创建时间:2022-05-08
聚焦城市网    教育    人文教育    重庆将建儿童友好城市 到2025年,在1—2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重庆将建儿童友好城市 到2025年,在1—2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5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了解到,日前,我市正式印发《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什么是儿童友好城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儿童友好的概念,在1996年联合国召开的人类居住会议上被提出,表示人类发展应该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友好城市,则是指城市发展应符合上述要求。

  “以前我们在规划城市发展时,多以成人的视野和角度在看问题。”该负责人说,比如考虑儿童的生存和需要时,更多是“成年人觉得儿童需要什么”,而不是“儿童真正需要什么”,导致在规划设计上出现偏差。

  他表示,《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重庆将在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中,让更多人知晓并践行“儿童友好”这一概念,从而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重庆将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城市文明标杆和典范,让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到2025年,在全市1—2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培育2—3个市级儿童友好城市,打造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35年,儿童友好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全民自觉,全市50%左右的区县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发展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事实上,国家层面已开始关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民政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要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有充分体现。

  “目前,100个建设试点还没有确定,重庆正在积极争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已组织有关区县积极申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下一步,重庆将坚持多部门合作、宽领域推进,建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育机制,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更好看见儿童的需要、更加尊重儿童的想法,共同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好,把儿童事业发展好。

日前,《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是我市出台的首个专门针对儿童友好城市的文件。

  儿童友好城市究竟如何建?5月6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顶层设计推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该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明确,要强化儿童优先发展导向,从顶层设计推动社会理解并践行“儿童友好”理念。

  为此,我市将把“儿童友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将推行“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将“儿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

  “建儿童友好城市,应该是儿童自己提出需要什么,而非成人来提出儿童需要什么。”该负责人说。为此,《实施方案》明确,城市发展中要建立健全儿童全方位参与机制,比如探索建立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畅通儿童参与渠道,涉及儿童的重大事项事先听取儿童及监护人意见,充分尊重儿童独立人格,保障其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等。

  优化公共服务满足儿童成长需要

  医疗和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资源。按照“儿童友好”的理念,《实施方案》也提出了针对性举措。

  教育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5个,每个区县建成1个承担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或综合性托育服务中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巩固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

  同时,《实施方案》明确,教育应该是“体教融合”发展。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动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等。

  医疗健康上,《实施方案》表示,重庆将实施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加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营养不均衡、龋齿、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等风险因素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干预,同时扩大儿童医疗资源供给。

  到2025年,重庆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培育8—10个区域妇幼保健中心,建设7—10家三级妇幼保健院,各区县均建成1所标准化妇幼保健机构。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要完善儿童医疗保障服务,巩固提高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完善公益普惠儿童福利体系

  对一些特殊儿童群体,《实施方案》也有考虑。

  比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施方案》明确,要落实基本生活保障(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及“福彩圆梦·助学工程”。到2025年,实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率保持100%、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医助学全覆盖。

  针对残疾儿童,《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其康复服务,比如建立健全残疾儿童首诊报告制度,完善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等,不断提升儿童致残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能力。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明确,要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巩固和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

  城市空间是践行“儿童友好”理念的硬件条件之一。

  《实施方案》明确,将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包括研究制定儿童友好街区、社区、道路以及公园、公共图书馆、体育场所、医院、学校等公共空间建设指引和标准体系;推动建筑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或者日人流量超过一万人次的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等。

  为确保儿童安全出行,《实施方案》提出,要制定儿童友好出行系统建设指引,完善城市爱心斑马线、安全步道、慢行系统、公交站台建设,优化校园周边步行线路规划和人行设施,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创造有趣的出行空间。

  此外,《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推动儿童友好自然生态建设。

  比如,重庆将优化儿童阅读环境及空间,加强少儿图书馆和图书馆少儿专区建设,新建城市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建设自助图书馆或阅览室等。

  再如,重庆将在规划建设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自然公园中开辟拓展儿童活动区域,推动建设具备科普、实践等多功能体验的自然教育基地。

  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社会环境

  除了“硬件”外,“儿童友好”还需要健康的成长社会环境。

  在家庭环境方面,重庆将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通过引导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在网络环境上,重庆将强化网络平台责任,依法坚决打击和制止中小学生网络欺凌,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将加大儿童用户量集中的网络平台日常监管,规范涉及儿童相关网站管理,压实互联网企业维护网络环境责任。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和科学矫治,及时发现、制止、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同时,要保障涉罪未成年人免受歧视,依法实现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的同等权利。

  他山之石>>>

  新加坡:

  樟宜机场里的儿童友好元素

  连续多年获得全球最佳机场称号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充满了很多儿童友好元素:机场内有5个儿童游乐场,可满足1-12岁孩子的游乐需求;有4处可以体验新加坡木板拓印艺术的互动区域,让孩子在动手与动脑中完成一幅木板拓印画带回家;有4层楼高的超级滑梯,为机场注入了游乐园般的观感和体验,使儿童沉浸其中,也让候机不再漫长。

  (来源: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杨骏  原标题:重庆将建儿童友好城市  到2025年,在1—2个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我要评论